Connect with us

观点

为什么厉害的女性攀岩者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女性攀岩者,挣脱所谓的“女性风格”而追求自己喜欢的攀登方式

 

 

译者按:在攀岩圈,很长时间以来,许多难线红点或粗犷危险风格路线的完攀(如宽缝)纪录,都是由男性创造。但近年来这种现象正逐渐改变,岩壁下女岩友不再寥寥无几,红点难线或完攀极限风格路线的女性佼佼者亦越来越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或者趋势?在 Climbing.com 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 Noël Phillips 就通过丰富的采访分享了一些观点。以下为编译内容:

艾什莉‧克拉克罗福特(Ashley Cracroft),攀登一条南犹他州里的新线“山谷里的巨人”时,正放置一个 12 号的机械塞。图片:Climbing.com

1996 年我开始攀岩的时候,一只手就能数完当时的女性攀岩佼佼者:林恩‧希尔(Lynn Hill),思蒂芬‧戴维斯(Steph Davis),罗宾‧爱博斯菲尔德-拉布托(Robyn Erbesfield Raboutou),和凯蒂‧卡尔霍恩(Kitty Calhoun)。之后又有了新起之秀凯蒂‧布朗(Katie Brown)和贝思‧若顿(Beth Rodden)。不过当时她们年龄太小,还是小孩儿,尽管我觉得她们很厉害,却没有要“仰望”她们的想法。大概是彼时我正忙着从大学里毕业,心态上觉得“仰望”比我年轻许多且身心毫无羁绊地满世界去旅行参加攀岩竞技比赛的小姑娘不太合适吧。

当年的岩壁下也基本上全都是男人,偶尔会有个把人带着女朋友来攀岩,不过就是“确保女郎”的身份而已——像被锁住的莉亚公主一样亦步亦趋的跟着贾巴大恶霸(电影《星球大战》里的两个角色)。至于岩馆的普及度,还不如直接找个台阶跳有氧健身操方便。后来,岩馆终于出现了,在四处飘着镁粉的抱石区里,通常也就只有我一个女的在那里练。周遭的黑练男也不是不友好,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跟一个孤伶伶的黑练女打交道而已。等我终于拉起 25 个引体之后,才开始有人跟我聊天。

看看如今发生了哪些改变?

越来越多的岩馆出现了, 岩馆里常见的青少年攀岩培训班、女性攀岩培训班、以及生日大爬梯等活动的开展,也帮助发展越来越多的兴趣爱好者。

然后忽然间,就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名字出现在攀登最前沿新闻报道了。如,1999 年的时候,若顿完成了斯密斯国家公园的路线“打不打挂片(To bolt or not to be,5.14a)”,成为完攀 5.14a 的最年轻女性(译者注:该路线我国攀岩运动员大魏也于 2015 年完成);一个月之后,她又加入林恩‧希尔的女子攀登团队远征马达加斯加的大岩壁。那一年,我们还见证了布朗 onsight 了红河谷的“奥马哈沙滩(Omaha Beach,5.13d)”。

专为女性设置的活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爱好者。1999 年开始,一个叫做“拿尖锥的女孩”(Chicks With Picks)组织开始鼓励更多的女性去攀冰。红岩地区的攀岩聚会也专为女性开设了兴趣组。时至今日,像加州 Bishop 的“闪闪狐女”(Flash Foxy Women)攀登节,和“攀岩滑雪的女孩”(原“拿尖锥的女孩”)组织的周末旅行等,都是专为热爱户外活动的女性服务的。

随之而增多的,当然是攀岩女孩的数量。从蒙大拿库天纳( Kootenai Canyon,Montana)的绳攀到加州 Bishop 抱石,我再也不是寥寥无几的几个女性之一了,有时候我甚至看到仅由女生组成的攀登小队。2006 年,美国抱石公开锦标赛女性组成是 35%,到了 2014 年,这个数字上升为 43%。

阿诗玛甚至被称为“天才攀岩少女”

 

这样的增速也许算不上迅猛,然而“滴水石穿”。你可以看到如今已经有不少女性已经在攀岩上取得了令人望其项背的成绩:

  • 美籍日裔小姑娘阿诗玛(白石阿岛,Ashima Shiraishi)完成 V15 抱石路线“地平线 Horizon”,三个月后又拿下了另一条 V15 抱石路线“困倦的狂欢 Sleepy Rave”;

  • 玛戈‧海斯(Margo Hayes)去年成为第一个红点 5.15a 运动攀路线“兰布拉 La Rambla”的女性;

  • 2017 年十月,安吉‧艾特(Angy Eiter)则成为第一个红点 5.15b 运动路线的女性。

毫无疑问,她们是女性攀岩者里的佼佼者,但即便抛开性别不谈,也是目前世界上的顶尖攀岩者。

又是什么带来了这样的改变?

攀岩一直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公平竞争性的运动。换言之,女性出色的“强度重量比( strength-to-weight),大大抵消了力量或者身长不足的短处,从而弥补了两性之间的差别。然而,女性们一直都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现在才凸显?

“我觉得这是多年来慢慢形成的局势,而不是偶然的就成就了目前的格局,” 莫莉‧米切尔(Molly Mitchell)说,她已经攀岩七年了,也目睹了过去几年里女性逐渐崛起的现象。米切尔现在主要在拉斯维加斯,以攀爬 R- 或者 X- 路线闻名(译者注:R 表示保护点间隔很远;X 表示如冲坠后果非死即重伤),如科罗拉多州俄多拉多谷里的路线“元素”(Element,5.13a X),和犹他州魔崖的路线“混乱”(All hell breaks Moose,5.13R)。生长在亚特兰大的她,10 岁的时候跟随她爸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第一次看到有人攀岩,好奇之下开始尝试顶绳攀登。等她 16 岁拿到驾照后,她就开始开车 45 分钟往返去最近的一个岩馆开始了她的攀岩生涯。她提到了我崇拜的女神们的名字,说,“这些多年前的攀岩女神,到现在还是年轻女性们的偶像。”如罗宾‧爱博斯菲尔德·拉布托,曾获得四次世界冠军锦标赛第一名,也是第三位完成 5.14a 路线的女性( Attention on Vous Regarde,法国)。现在罗宾已成为攀岩教练,精心培养更多的下一代攀爬选手,包括她自己的女儿,布鲁克‧拉布托(Brooke Raboutou)。

Robyn Erbesfield-Raboutou,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有了像她们那样人物,热忱无私地以已之力投入其中,才能够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尤其是指导帮助其他女性攀爬者的成长。”米切尔说到。其他的有影响力的女性攀爬也都在影响着年轻一代,如思蒂芬‧戴维斯开设的裂缝攀爬培训班、林恩‧希尔的私人教练课程。

安吉拉‧凡‧维米尔斯(Angela Van Wiemeersch),从底特律的边缘朋克文化追随者变身为攀爬爱好者,多个首攀记录里包括:

 

  • 美国锡安国家公园的攀冰路线“不败枭雄”(Last Man Standing, WI6 PDW, 122 米)

  • 犹他州尤因塔山脉的路线“我说了算”(The One Who Knocks, WI6 M5 R/X,137 米)

她则有不同于米切尔的观点,“现在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知识经验,也有更多的女性加入攀岩队伍里来”,她说,“而整个岩圈也倾向于更客观的把女性取得的攀岩成绩当作一个攀爬运动员的成绩来看待,而不是男女区别开来看待。”凡‧维米尔斯还说,现代的攀岩媒体,也争取两性攀爬报道的均衡化 —— 比如,现在攀登杂志的“封面(攀登)女郎”越来越多了。

克里斯汀娜‧格伦乌尔德‧弗列沙(Christina Grunwald Freschl)和凯蒂‧兰伯特( Katie Lambert)正在攀爬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酋长岩上的“搭便车”路线,VI,5.13a。

图片来源: climbing.com

社交媒体毋庸置疑是推动攀岩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之前克里斯汀娜‧格伦乌尔德‧弗列沙只是一个中西部长大的小城姑娘,1998 年来优胜美地旅游了一次,从此让她感染上“攀登热”而一发不可收拾。从首次在“天鹅光板(Swan Slab)”岩壁攀爬开始,如今她的优胜美地宽缝攀登简历就已经包括“盲目迷信(Blind Faith, 5.11d)”和“毫无希望(Basket Case, 5.11b)”。

弗列沙认为社交媒体的影响也促成了女性攀登者数目的增长,“女性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报道她们取得的攀登成绩,一方面鼓舞另一方面挑战了更多女性的参与和竞争意识”。2012 年以来 Instagram 使用率的增长和女性攀岩竞技参与率之间的关系绝非巧合,女性自此之后参与率达到 50%。

盐湖城女孩艾什莉‧克拉克罗福特(Ashley Cracroft),则是另一个宽缝自虐狂(首攀宽缝路线“瓦皮提裂缝”, Wapiti Crack,5.13a,是位于犹他州的一条 33 多米长 12 – 23 厘米宽的裂缝)。她称,“女性互相支持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女性岩友的互助圈子足够大之后,我们的攀登极限得到更多的挑战和开发。”

还有哪些领域女性攀岩者正在突破?

如今有个趋势是女性攀岩者开始涉足所谓的“蓝领”攀登风格,传统上属于胡子拉碴汉子们的地盘。攀冰、传统攀登、宽缝 …… 这些领域都开始出现了女性攀登者的名字。帕米拉‧派克(Pamela Pack),就是这么一位女性,以其傲人的美西 50 余条宽缝首攀佳绩成为宽缝攀爬数一数二的佼佼者。2009 年,她还因在美国锡安国家公园使用其独特的宽缝爬法技巧成功首攀路线“加布里尔“(Gabriel,5.13c,一条 20 米长的宽缝)而获得了当年的金岩钉奖。

另外一个勇猛的奇女子就是黑泽尔‧芬蕾(Hazel Findlay),冒死挑战传攀极限,成为第一个完成英国传攀路线“西南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southwest,E9 6c,相当于 5.13d)的女性。

黑泽尔‧芬蕾攀爬“西南往事”,图片来自Pinterest

过去的观点认为女性该专注于“适合她们风格”的路线,比如说偏小的裂缝或者对动作要求精细的直壁路线。如今,胆大的女人们在媒体宣传以及其他岩友(有的还是男性岩友)的推动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步出自己攀登的“舒适区”而去挑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如凡‧维米尔斯,虽说她认为自己在岩壁上“每一步都爬的心惊胆战”,“极度的不协调”,然而自从她开始了攀冰,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并找到了自己攀爬的天赋。凡‧维米尔斯之所以开始攀冰,还是在 2012 年搭便车的时候认识一个叫做柯尼(Courtney)的男性岩友介绍推荐的。一个月之后,她就搬到科罗拉多州攀冰胜地 Ouray 去了,“每一条攀冰路线都是那么的酷,我热爱攀冰带来的攀登美感和对目的的追求,当然,最终也是对攀冰动作的追求。”

米切尔则讲述另外一种不同的体验。在岩馆外,她发现往往她的攀爬能力更好的时候即是她攀爬危险路线的时候。“保护点少而动作又难的路线,是我喜欢的风格,尤其是首攀”,她说,“越是危险,就越投入。在保护点少或者上一个保护点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牢靠情况下,因别无选择我就非常聚精会神,也攀爬得更好。”米切尔也有尝试其他的攀爬风格,但是她发现一般岩友所喜欢的“安全”攀登风格并不适合她。“可能我就是比较疯狂吧,不过认识并接受了这一点后,我就知道怎么追求和最大化地丰富我的攀登人生了。”

在宽缝世界里,之前的传奇人物都是男性。如鲍勃·斯卡皮里(Bob Scarpelli) 和克雷·鲁本(Craig Luebben),是美国怀俄明州 Vedauwoo 一带杰出的宽缝攀爬者。而约翰·隆(John Long), 兰迪·李亚威特(Randy Leavitt), 斯提佛·斯奈德(Steve Schneider), 和托尼·亚尼罗(Tony Yaniro)则称雄于加州一带, 发展宽缝攀爬技巧,建立了宽缝攀爬世界的新标准。很长时间以来这个特殊领域鲜见女性,尤其是宽缝女性佼佼者。

最近几年来我跟好几个宽缝女性运动员交谈过,关于她们开始攀爬宽缝的原因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希望自己能成长为技术全面的攀爬者。

“我的朋友们一直都觉得我去爬宽缝是件很愚蠢的事,直到后来我们一起出去攀岩时,我自告奋勇地领攀所有宽缝线路”,克里斯汀娜·纳塔尔笑着说。她很勇猛地完攀了一些宽缝路线,如马塞诸塞州的“枪弹不入”(Bulletproof,5.13),也希望把这些宽缝技术应用到高海拔路线的攀爬。纳塔尔攀登之路始于纽约州的著名攀登胜地,Shawangunk(俗称 The Gunks,以其路线多为水平型裂缝著名),并没有攀爬过其他类型的路线,后来因想成为技术更全面的攀爬者而开始尝试竖直型裂缝后,才接触到宽缝攀爬。“很多人都憎恨宽缝,然而我真心地热爱攀爬裂缝的挣扎感。不是因为攀爬起来姿势有多曼妙好看,而是因为攀爬裂缝要求你付出所有的技巧力量和耐力,我超喜欢这种感觉”,纳塔尔说,“等我攀爬更多的宽缝路线后,才发现其实宽缝路线的动作也是要求很精细的。表面看似血腥强悍的大动作其实有很多优雅精细要求。”

克拉克罗福特同意纳塔尔的观点——宽缝爬法其实比许多人认为的要精细优雅,也比大家意想的要更符合女性的攀爬风格,且克拉克罗福特完全不同意宽缝攀爬爱好者就是自虐狂的说法,“真要形容的话,”克拉克罗福特说,“我倒是觉得可以用意志坚定来形容我自己。宽缝攀爬对全身都有要求,我得全力以赴才能朝上挪动一寸距离,完成这样一个挑战的感觉是超满足的啊。”

这也是攀岩的精髓:一个从体能上和勇气上不断挑战自己的运动。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运动员挣脱所谓的传统的“女性风格”而追求自己喜欢的攀登方式。岩界女孩们终于决定跟随自己的感觉走,爬得越来越厉害!

漠漠 翻译

Noël Phillips 原著

(注:Noël Phillips 是住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个作者,亦是一个攀登者)

参考来源

No Man’s Land: The Rise of Women in Climbing

一入“爬”门深似海

找到一群既能正经又能疯癫的“爬友”很重要

关注岩点官方微信并留言“进群”两个字

然后你就能在岩点的“爬友”群里找到他们啦

 

 

 

More in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