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得越高,绳子延展越好,冲坠越舒服
图片来自 Getty Images
有绳子保护的攀岩叫运动,没绳子保护的叫玩命(当然徒手攀登大牛 Alex Honnold 也许并不这么认为)。我们面对的是攀岩运动而不是玩命,所以需要了解绳子的性能。攀岩中用到的绳子叫动力绳,有一定的延展性,从而吸收冲坠时的作用力,减轻对身体尤其腰椎的冲击力。几乎没有延展性的绳子叫静力绳,即使很短距离的冲坠,比如半米,对腰椎的伤害也是致命的!
让我们来一一看看动力绳标签上的参数都代表了什么。

一 、绳子材质:尼龙
这得从绳子的历史讲起。尼龙材质的绳子是二战结束后才出现的,虽然很久以前登山者就已经开始利用绳子进行保护。最早的登山绳是用麻等天然纤维分别搓成三四股然后缠绕在一起。这些绳子几乎没有延展性,强度也很低,属于静力绳,其保护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体现。那时期攀登的信条绝对是“先锋不坠”。
直到 1930 年动力绳的出现才宣告了现代攀岩运动的开始,动力绳的延展性使得领攀者攀登过程即使出现冲坠也得以存活。二战结束后由于天然纤维的急剧减少,出现了新型的材料——人造聚酰胺纤维,就是大家熟知的尼龙。尼龙绳子质量轻,结实,延展性还很好。但由于缠绕的编织方式,使得悬在半空的攀登者会持续打转,极度不适。并且绳子因为摩擦致使每根纤维在相隔几厘米的距离就露出表皮,容易起毛。
1951 年夹心绳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外表皮提供保护,内芯承重,成为现代绳子生产的理念。

夹心绳
动力绳的承重能力大部分来自它的内芯。尽管尼龙纤维具有比铁丝还强的拉力,但仍然需要减少对它的冲击力。因为,把多股尼龙纤维扭拧在一起形成内芯,当它受到强大冲击力时会吸收能量从而产生热能。没通过 CE 冲坠测试的绳子通常是由于许多内芯纠集在一起燃烧融化了。
尽管大多数的重量和冲坠力量都由绳子的内芯来承担,但绳子的抗磨损还是主要靠绳子表皮来维持。尽管你不能把绳子内芯取出来看,但你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绳子的表皮判断整个绳子的质量。有些绳子表皮的细毛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有个结论是表皮的细毛可以在多次磨损中保护内芯的纤维。所以其实当绳子表皮起毛时,你不用担心它的使用寿命会缩短。表皮做的很好的话,绳子很久还能保持“新面孔”。
二、绳子类型:单绳
根据 UIAA / CE 的认证体系,动力绳分为三种,如下图依次为:单绳(single rope)、孪绳(twin rope)和半绳(也叫双绳,half rope or double rope)。对攀登来说,不同类型的绳子需要不同的操作技术。没有一种绳子和技术是可用于任何情形的攀登的。

单绳的直径通常在 9.4 毫米和 11 毫米之间。很多攀登者因为简单易学都选择使用单绳。使用单绳可以将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和高难度动作有效结合在一起。
孪绳直径通常在 7.4 至 8 毫米之间。双股绳放在一起使用就好像它是单绳一样。这项技术和单绳技术一样非常方便,但却可以在突然遭遇切割时提供更多的保护。还可以更快地下降。
半绳的直径通常在 8.1 毫米到 9.1 毫米之间。半绳最大的好处是当绳子被冰具、碎石或锋利岩脊损害时,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正确地运用半绳技术能减少绳子在曲折多段地形所承受的拉力。当保护存在很明显的危险时,能大大地降低减少冲击力和拉力。一对绳子可以同时保护两个跟攀者。还可以更快地下降。
但常有人混淆半绳和孪绳。最近的一次攀冰活动中,我的搭档对于如何使用我的孪绳产生了疑问,纠结到底是孪绳还是半绳?回家后我研究了这根 7.9 毫米绳子的说明书,发现绳子居然既是孪绳又是半绳。我的搭档说,“半绳同时扣到一个快挂上比分开挂冲坠时产生更大的作用力。相反,孪绳不用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只能同时用双股绳)。但有时很难分辨你的绳子是半绳,还是孪绳,还是两者都是?”
我的搭档只说对了一半。两根绳同时扣到一个快挂上会比只用一根绳时对领攀者产生更大的作用力。这是因为冲坠时两根绳的延展比一根绳时更小。比如,经过认证的孪绳(同时扣两根绳到一个快挂上)能经受的最大作用力是 12kN,而半绳(扣单绳)是 8kN。
提示:冲坠测试中,孪绳用的重量是 80kg,而半绳用的是 55kg,因此冲坠时半绳当然受到的作用力会更小。然而,两根绳同时经受冲坠时延展比单根绳更小是没问题的,你可以在顶绳攀爬或下降时分别用两根绳或单绳进行比较。
如果你希望尽量减小作用力,那么只扣一根绳到快挂上,而不是扣两根绳到同一个快挂。
如何分辨单绳,半绳和孪绳是很容易的。单绳的绳子两端标签上的圆圈里写着“1”,而半绳则是圆圈里写着“1/2”,孪绳则是两个交叉的圆圈,表示两根绳必须同时扣到一块,见下图。

鉴于现今尼龙技术的发展,有的绳可以同时获得两种或甚至三种认证。这样的绳子标签上多有多个标示:比如,既是孪绳又是半绳标签上会同时出现圆圈里写着“1/2”和两个交叉的圆圈。
双认证并不是糊弄人的玩意。双认证的绳子(半绳与孪绳)既可以同时扣到一个快挂,也可以分别扣到两个快挂,这对于攀冰、登山和传统攀岩是个福音。当绳距曲折,你可以把绳子分别扣到不同的快挂上以减小绳子摩擦;如果绳距笔直,则直接扣双绳到每个快挂。双认证绳子的另一个优势是你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绳距混用。笔直部分扣双绳,曲折部分分别扣绳。
是否应该把两根绳扣到同一个快挂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同时扣双绳时相互摩擦有可能烧断绳子;也有人说孪绳在出厂时是将两根绳扣到同一个快挂上测试过的,绳子生产商推荐用这种方式,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最关键的是,当你将绳子分别扣到不同的快挂上,每次你都需要双倍的快挂。
三、绳子的冲坠系数

1986 年经受冲坠系数为 2+ 的冲坠测试后的 9 毫米绳子
绳子最重要的性能是它的延展性,从而减小对领攀者冲坠时的作用力。先来看个例子:

假设你在爬一个多段的大仰角岩壁(比如泰国的台湾墙,冲坠不会触地)。你在保护站上方 2 米,有 2 米的绳子,你和搭档之间没有快挂。你会冲坠 4 米的距离,有效绳长为 2 米,冲坠系数为 2。为了避免最大的冲坠系数,你可以继续给绳,虽然冲坠距离加长,但冲坠系数减小了。比如冲坠时再给 2 米绳,你会冲坠 6 米,此时有效绳长为4米,冲坠系数变为 1.5。
上面假定了在最糟糕的冲坠情况下怎么办,你可能之前并没想到,因为人类的本能是收紧绳子减少冲坠距离。但相反,冲坠距离一定的情况上更多的绳长会减小冲坠系数和作用力。因为绳子相当于弹簧。弹簧越长,它伸展越长并吸收更多的作用力。冲坠系数和作用力的差别理论上很复杂,但实际攀爬中,你会注意到低处冲坠时绳子很紧你会感觉到明显冲击,反而在高处冲坠时由于绳子较长反而会舒服些,俗称“软着陆”。
上面冲坠系数为 2 的例子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再莽撞的领攀者也会在离开保护站前扣上快挂,从而减小冲坠系数。这是为什么 UIAA / CE 进行认证绳子的冲坠测试时选择冲坠系数为 1.77,而不是 2。
然而,任何冲坠系数大于 1 的坠落都是严重的。尽你所能去避免它,“不要坠落”是提倡的。有些器材比如攀冰时的缓冲扁带也会有帮助。其它减少冲坠系数的办法包括当冲坠发生时,保护员在绳子变紧刹那跳起给予动态缓冲。BD 在实验室报告(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中提到了平常运动攀中常用的策略—冲坠后让绳子休息会,这只能减少很小的作用力。交换绳头甚至绳子是保持你的绳子充满弹性和低作用力最好方法
了解了绳子的基本参数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选购了,以及绳子日常的使用保养和淘汰将在岩点本系列的下篇中介绍。
资料及图片来源:
“Can You Decrease Fall Factor?” in Rock and Ice issue 232 (February 2016).
“Rope Certifications: Twins, Doubles, or Both?” in Rock and Ice issue 241 (April 2017).
Gear Rope in Rock and Ice by Clyde So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