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岩馆

魔都探馆 第3期 | 上海最大的室内攀岩馆,爬墙健身瑜伽三合一

“上海地区最漂亮、最好玩的室内攀岩馆”、“堪称攀岩馆的‘超级航母’”、“占据地利高端定位必将客流不断”

“蜘蛛侠”在建馆初期凭借“巨无霸”的身材和新鲜的多功能设计,已经在岩圈引来关注。从官方公众号对外宣传的定位看:“上海地区最漂亮、最好玩的室内攀岩馆”、“堪称攀岩馆的‘超级航母’”、“占据地利高端定位必将客流不断”,我以为,这样一个雄心摘冠,意欲打造全尺寸攀岩场馆的老板,一定是一位岩馆运营的老司机。后听闻,老板是跨界投资,这样大胆的举动,还是很有资金魄力的。猜想,面积的大和设施的新,某种程度也是为了在与现有成熟岩馆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吧。

Map Intro Story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 3458 弄 66 号

交通:5 号线 颛桥站 步行 1km 约 14 分钟

↑ “蜘蛛侠”在五号线颛桥站附近

 


↑ 先放个视频感受下

颛桥是上海市闵行区的一个乡镇,沪闵路顾名思义连接上海到闵行,那么问题来了,闵行难道不属于上海吗?非也。行政上是的,心理上就复杂了。闵行曾经并不在上海市区的版图内,自古留下的疏离感让很多老闵行人至今说话照面都会这样问:“侬今朝到上海去伐?”

↑ 上图为官宣照

5 号线是通往闵行开发区的一条短途轨道交通线,沿线厂区比较多,我们的目的地颛桥正是在这样的地界,从地铁站出来,实际步行距离是 1km 左右,耗时大约 14 分钟。

在走进小路之后,第一个厂区就是目的地,但因为是共用厂区,所以门口大理石上是其他两家企业的门头,不要怀疑,从门口望进去,看到一座独立厂房,门头有 logo “蜘蛛侠”,这就是岩馆了。外墙灰蓝色在厂区内并不显眼,如果不是慕名寻找,路过时不容易发现这是一家攀岩馆

搜索了一下附近商圈业态,方圆百里有一家 KFC,健身中心寥寥无几,也不是品牌店。隐隐担心的是,沪闵版块对攀岩运动来说,恐怕还是“蛮荒之地”,附近虽不乏居民住宅和商业街道,然而发达程度及消费习惯却有待培养。

“蜘蛛侠”的定价相比上海现有室内岩馆要略高出一些,元旦后试营业价单次 85 元,10 次卡就能便宜到 70 元,年卡是 3100 元,更提供双人及三人年卡,抱团优惠。有趣的是,价目牌上有一排“原价”,基本各类别价格都横向对比试营业价高出 20%-30% 不等。可能是价目心理战术吗?

 ↑ 上图为会员价

“蜘蛛侠”提供的课程分标准课时和定制课时,两个类目下都按等级区分定价。仔细看,标准课时需要充值消费,单次充值不低于 2000 元,储值卡设有有效期限。看到这里似乎有些似曾相识,健身房和美发厅会员都是这个套路呢。

↑ 上图为课程定价

“蜘蛛侠”还提供团队活动场地业务。每天分早午晚三场,单位场次 3 小时,分时潮汐定价。颇有专业场地方的架势。

↑ 上图为场地业务定价

探馆是在元旦前,馆内处在对外开放的体验期中,内部主体结构已经完成,loft 二层仍在施工,隔着 3M 还是可以闻到刺鼻的油漆味。一层是难度区、抱石区和健身区,健身区有跑步机和无氧器械。瑜伽区、阅读区和烧烤区尚未成形,洗手间、更衣室以及淋浴房正在施工中。

↑ 上图为抱石区和健身区

馆内的装修风格和设计元素和此前馆方发布的宣传图还是有些预期差,三色拼接的岩壁视觉上中规中矩,中间的独立岩壁可能是取消了。所以岩壁整体是回字形单面开口,一面难度区,两面抱石区,岩壁面积的确非常大。厂房挑高 9 米,营业面积 700 平左右,探馆这两天是没有空调的,我都想穿着羽绒服爬。

↑ 上图为 open 点密集的抱石区

我个人觉得与 crossfit 结合的设想不错,从我们岩点刚发布的编译资讯可以看到美帝 10 大室内岩馆几乎都有 crossfit 区,如果这样的模式取得成功,将会为国内岩馆运营打开思路提供范例,但“蜘蛛侠”最终的完成度有待未来检验。

我并没能有机会和创始人聊一聊,单从我所见猜测,似乎像早年健身房运营方式:发展会员,保持快餐消费的节奏,以流水支撑业务。但是从目前的定线状况来看,又似乎有些背道而驰。难度区除了自动保护站线路适合初级体验,其余一半人工保护线基本都是 5.11 / 12 的难度,再加上屋檐和天花板,趣味性的确提升了,但同时也提高了门槛。抱石区有 1/3 区域适合初级体验,剩余 2/3 一眼望去全是 open 点,我等岩渣望而却步。我没有找到难度表标示,整体感觉抱石线风格偏竞技类,初次体验或者初级岩友,上手的选择不是很多

我还看到一条弯刀点线路,隐隐心疼手皮。蜘蛛侠的岩点主要来自国产厂商壁虎王,这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内厂商,近年也渐渐进入国际赛事视线。值得一提的是,“蜘蛛侠”的定线员是一位以 dyno 圈粉无数的前国家队速度攀岩运动员,现国家级定线员,飞总,岩圈人称小飞飞。有国家级定线员驻场,蜘蛛侠吸引了高手来挑战。

 ↑ 上图为刘佳教练在指导

我的初级体验课教练刘佳,从阳朔开始爱上攀岩,听刘佳说起阳朔,他的眼睛似乎都在发光,他极力推荐岩友在接受室内岩馆训练后,去真实岩壁感受大自然。我看刘佳爬了一条高级线路,从动态的起步到身体顿时稳住,又突然翻腾旋转,动作流畅又极具张力。

↑ 上图为难度区,高 7 米

难度顶绳区,既有自动保护站也有人工保护站。4 个自动保护站,安全性是靠谱的,只是使用自动保护装置时人在脱落一瞬间会自由落体,如果可以克服这瞬间的恐惧,那么就可以自如上下玩得 6 了。

刘佳提醒我,穿戴安全带时腰带要提到胯以上,收紧至一拳无法从中抽出的舒适状态即可。主锁要扣在主保护环上,不能扣在腰环或其他位置。我以前用自动保护机爬高,都是自己爬上去再自己爬下来,从不敢脱手,今天总算撒手降下来,原来也并不是很可怕。推荐恐高的盆友们,选一个适中的高度,比如 7 米 9 米,多尝试几次脱落,再循序渐进,疗效显著。

↑ 上图为抱石区和弯刀点线路

抱石区,适合我的初级线并不是很多,一个膝盖推拉起步的动作,想要做到自然好看,过渡平稳,就已经让我力竭了。剩下 2/3 抱石一眼望去各种花式 open 点,脑补一个个 dyno 在空中飞起,岩渣受到一万点伤害。高手都在拼呼吸和力量的斡旋了,岩渣还游离在腰臀和膝盖之间。

听说 1 月 14 号,“蜘蛛侠”有一场 2016 年岩蜥论坛的年终大赛要开战,各路岩霸集结,非常期待。

探馆之旅到这一站,让我对魔都 2016 年新开的几家室内岩馆有了一次切身的横向比较,虽然和美日等攀岩大国相比,我们还处在 1.0 时代,但是这么多越来越精致的岩馆诞生,分明在传递积极的讯号,攀岩作为小众运动是有商业潜力向大众市场普及的。但是如何运营好一家岩馆,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很多馆现在都开始重视社区运营手段了,比如承办俱乐部比赛,甚至联合品牌主主办自家岩馆赛事。这些活动都在增加和岩友之间的纽带关系,微妙在于很多资深岩友其实俨然是馆方的民间代言人了。那么把岩馆定位成岩友的社交圈一环,比如“蜘蛛侠”计划设置阅读区和烧烤区用以社交休闲放松来加深人的联结,同时保持专业度的追求。如此一来,攀岩馆的确有可能成为一个酷炫舒服的城市社交空间了。

More in 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