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朔是无数国际攀岩人的首选亚洲攀岩目的地,更是中国最受欢迎也最知名的攀岩地,没有之一。每当我在其他国家攀爬时,别人一听说我来自中国,都开始分享自己的阳朔经历。可惜阳朔这样的攀岩圣地一直没有一本国际水准的攀岩路书,现在这个状况终于要改变了。
由 Andrew Hedesh 创作的阳朔新路书《阳朔攀岩》(Yangshuo Rock – A China Climbing Guide)即将面世,我与 Andrew 聊了聊这本新路书,聊完好想立刻来一本。

如果你不在阳朔可能不知道 Andrew,他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 Bend,离著名的史密斯岩(Smith Rock)很近,不过他开始攀岩是在科罗拉多州,那是 1998 年。2008 年他第一次去阳朔,至今已住在中国小 10 年时间。他在中国多处留下开发足迹,除居住地阳朔外,他还在可可托海、格凸、大理、黎明、四川、厦门、临安等地开发和首攀线路。
他热爱阳朔和阳朔的攀岩,想与世界攀岩人分享,由此意识到阳朔需要一本新路书。这个想法没有立刻变成现实,但在 Andrew 心里种下了种子。2012 年左右,阳朔路书的想法开始清晰起来。Andrew 认为这本书不仅应该能代表阳朔的攀岩社区,也能帮助促进当地的攀岩经济。他觉得应该从头开始写,并且以中英文形式出现。不幸的是,他未与原路书作者就此达成共识,不得不自己动手做起来。
那是四年前。Andrew 从最基本的收集岩场和线路信息开始,写线路描述,收集、选择照片,采访、记录本地风俗与阳朔攀岩历史的故事,安排路书的翻译和排版设计,直到最终进入印刷厂。据 Andrew,创作路书的这四年里发生了很多事。他的父亲在这期间去世,因为这本书他与身边人的感情破裂,他曾想忘掉这本书,想放弃,想跑开,现在终于结束了,他很开心。

↑ Andrew Hedesh 在可可托海开发新线路
图 / Garret Bradley

※ A: Andrew Y: 纪云
Y:恭喜终于完成新路书!先介绍下这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吧。
A:这本书是全彩、464 页。目前在印的一批面向海外市场,本月 20 日将在北美、欧洲发售。中国市场需再等一段时间,有望在两个月内推出,届时可在网络、书店等各个渠道购买。(岩点编辑部温馨提示:岩点会持续关注中国市场发售情况,并第一时间告知购买信息)
Y:与已有路书相比,新路书有哪些不同之处?
A:这本书里有阳朔的所有线路。目前阳朔约有 900 条线路,书里收录了 800 条,没有收录的线路是因为没人在那里爬,或者根本没办法爬了。比如蝴蝶泉,那里有 8 条线,但已经没有挂片,要买票才能进,没有理由再被放在路书里。
书里新增 8 大新岩场,包括高龙洞(Area 51)、天洞(Field Cave)、双面(Twin Face)、沙子剧场(The Amphitheatre)、穿岩、暸望塔(The Watchtower)、红门(Red Wall)、糖厂。
这本书很养眼,有 1500 张全彩照片。还有很多故事,不仅介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还有 50 余个本地开发者 / 攀岩人的故事。

Y:有意思,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本地开发者故事的?
A:我花了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采访尽可能多的人,最终我采访了 20 名外国人,15 名中国人。包括丁祥华、刘常忠、谢卫成、邱江、Sam Lightner Jr.、Ernesto Lopez、Neil Gresham、Paul Collis 等。有些人讲了故事,有人提供照片,有人帮助我证实信息、提供细节,最终编织出发生了什么的网。最终我获得约 100 个故事,试图尽可能多地放进路书中,最终放入 50 个左右。

Y:不是每本路书都将这部分信息写进去,你是出于什么理由想加入这个?
A:这些故事关于在阳朔发生了什么。比如在阳朔的第一代中国攀岩人,他们从阳朔开始攀岩,现在分散在全国各地。他们中有些人在将自己攀岩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人,有些在相关机构工作,有些是行业领先人物。这些人的历史在阳朔,如今足迹已遍布中国户外行业。
Y:我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很高兴你去做了。除以上那些,这本路书还有哪些新东西?
A:线路难度的变化,我在这本书里试图让不同岩壁上线路难度的标准更接近。比如有些岩壁上的 5.10b 是另一块岩壁上的 5.10d,如果你来攀岩旅行,觉得一块岩壁的 5.10b 很容易,结果爬不上另一个地方的同样难度线路,这是个问题。
当然,难度是一个粗略指标,对不同人而言感觉也不同。我的办法是尽可能多问人,问他们觉得一条线是什么难度,跟其他线路比起来更简单还是更容易,综合作出判断。
Y:哇,很多人看到路书会大吃一惊吧。能不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你改变了哪些线路的难度?
A:白山的“Stone Dog”新难度为 5.10d,而不是原来的 5.10c;铜门山的“Blood”难度从 5.10c 升到 5.10d;雷劈山的“切纸机”难度从 5.13a 被降到 5.12d;白山的“中国攀”难度为 5.14a 而不是5.14b。

Y:这本书里你最喜欢哪些设置?
A:刚刚说的历史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我感觉最自豪的。除此之外还有照片和地图。
我花了很多时间制作这本书里的地图。阳朔不像其他攀岩目的地,这里的岩壁到处都是,并不容易导航。在这本书里,当你读如何到达岩壁的描述部分时将会看到一系列参照物,它们都有本地名称,目的是将它指给路上的任何一个老乡他们都知道这地方在哪里。同时还有很多照片帮助你导航,比如“在一棵树拐弯”这种描述的旁边是树的照片,就很清楚了。

Y:书里的照片你是怎么得来的?
A:风景和攀爬照片大多来自摄影师和岩友的捐赠。共有 40 多人向我提供约 15,000 张照片,我从中挑选了 1,500 张左右放在路书里,这是一项庞大工作。
Topo 照片大多由我本人拍摄,有些也获得来自朋友使用无人机航拍的帮助。

Y:能不能简单介绍下攀岩路书的制作过程?
A:首先是搜集信息,作为路书作者需要攀爬所有线路,记录下线路信息如挂片数量之类,为此我爬了阳朔所有 5.13a 以下的线路。
然后是照片,包括自己拍 topo 照片、岩壁照片,以及收集景观和攀爬照片。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写作,包括线路描述、到达信息、攀岩故事和历史等等。
之后需要考虑如何呈现这些内容,要精简内容,挑选照片,做地图,将他们排入书里。我在后期专门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设计这本书。
Y:这本书是中英文的,中文翻译问题你如何解决?
A:也是聘请,前后有 5、6 个人翻译这本书的内容,有些是我之前的中文老师,有些是攀岩人……

Y:你在做这本书时心里有没有一个参照物?
A:有些部分有。比如台湾攀岩路书(Taiwan Rock Climbing),因为它也是中英文,给我在中英文呈现这点上有所启发。另外是澳大利亚的 Mt. Arapiles 路书,这本书在历史部分和内容组织上很好。
其他如地图和照片部分则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因为阳朔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容易迷路,地图是最重要的事,其他地方路书不太需要花如此多精力做这部分。
Y:能不能谈谈攀岩路书另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星级?
A:这本书里最高是四颗星,算下来是五星制:
0 颗星很安全,别爬了;
1 星可以爬爬;
2 星是好线路,应该被爬;
3 星线路很好;
4 星就是经典了。

Y:线路导航方面呢?有没有Top 100线路之类的名单?
A:没有,我本打算写,但放弃了。我觉得星级系统已经在告诉别人去爬哪些线路。我不想弄一个名单将所有人都指向特定某些线路。同时我在后期也考虑减少页数,尽量让书薄一点,而这是我很容易就决定拿掉的几页。
这本书有目录页,按照难度、字母顺序和拼音顺序排序,可用于找线路。

※ 本文所有图片皆由 Andrew Hedesh 提供
可关注路书官网获得最新信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岩点招人啦~~~
如果你爱攀岩并且在找工作
欢迎来岩点展现你自己
悄悄告诉你
有一整个月的攀岩假哦!
详情戳这里
一入“爬”门深似海
找到一群既能正经又能疯癫的“爬友”很重要
关注岩点官方微信并留言“进群”两个字
然后你就能在岩点的“爬友”群里找到他们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