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事件

一条运动攀线路是怎么诞生的?凯乐石普者黑寻岩

内有云南普者黑新鲜出炉的高清路书。

看《爸爸去哪儿》还记得他们去的一个叫“普者黑”的地方吗?奇怪的名字,但风景很好。现在又有了一个过去的理由——攀岩!上周,凯乐石寻岩团队花一周时间在那里开发,成果是 29 条 34 段线路,难度集中在 5.12-5.13 范围,再加上一些 5.11、5.10 和数条 5.9 以下线路。

废话不多说,先放新鲜出炉的路书:

 

微信图片大小限制,去后台回复“普者黑”可获得高清版

 

从昆明来此可乘坐高铁,1 小时 20 分钟,然后再乘车至“新店”,在加油站往前两百米处右拐停车,走 10 分钟即到岩壁下。我爬了几条,条条都是经典,线路非常漂亮。

再来一张爬线图。

那么,这些线路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呢?我在普者黑与凯乐石开线团队共处几天,也与队长谢卫成和西班牙传奇开线者 Toni Arbones 聊了很多,接下来是史上最全线路诞生指南。

1.找到一块新岩壁

怎么找?主要还是听人说,由岩友推荐,然后实地考察。

具体来说,本次普者黑岩壁由昆明岩友王二的当地朋友推荐,他于年前过去实地考察,还开了一条线,发现确实很好,今年凯乐石开发团队便过来了。谢卫成(以下称“阿成”)作为队长,尽管没有亲自过去考察,但相信王二的经验,结果证明没错。

王二在普者黑攀爬

找到岩壁后便要开始权衡:开还是不开?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岩石质量、岩壁高度、接近性、当地气候、食宿情况、大环境、可用性……

还是举普者黑的例子。这块岩壁石质很好,坚硬,点很多样:钟乳石、指洞、扣点……应有尽有。此地有昆明的广大岩友基础,岩壁的交通和食宿情况也很理想(可住在丘北再乘车前往,也可直接入住腻脚或新店,就更方便了),天气干燥、少雨,气温也不是很高,岩壁在一天中大部分时候背阴,这些都给开发加分。阿成还特地提到大环境,他拿这里与石鼓相比,石鼓倚靠丽江,普者黑本身就是旅游地,人们可以在过来旅游时顺道去攀岩。

普者黑景区很漂亮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可用性。普者黑景区内也有岩壁,为什么不开发这些?因为这首先需要取得景区支持。这块岩壁不属于景区,当地村民也不反对,可用性更强。本次凯乐石寻岩第三站北京云蒙峡便获得了景区支持,协商后景区会给前来攀爬的岩友提供优惠。

所有这些考虑只为回答一个问题:将来有没有人过来爬?周日,当团队离开普者黑前往下一站时,已经有山东和上海的岩友过去攀爬,说明选得没错。

2.决定开发方式: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除某些岩场在开发方式上有道德争论外,运动攀的开线怎么方便怎么来。阿成介绍,如果容易上顶,从上往下(rap bolt)更省力。但如果岩壁太高,也不适合从上往下,因为需要背很多东西,还要担心绳子被卡住、绳子不能到地等情况。

普者黑这块岩壁不仅不容易上去,而且有近 100 米高,开发团队决定从下往上(groud up bolt)。

怎么上去?如果有裂缝,可以用传统保护爬上去,打好顶后再从上往下开。普者黑岩壁较为光滑,不适合这种方式。开发团队使用一种叫“可移除岩钉”(removable bolts)的装备从下往上打入挂片。

Toni 使用的可移动岩钉

钻一个眼,把可移除岩钉放进去,它的原理与岩塞类似,人拉着它上去,再打挂片。如此反复。在这东西被发明前,开发者用钩子(skyhooks)把自己固定住,也用扁带栓洞和钟乳石,但这种方法风险较大,尤其对光板类岩壁(比如普者黑这块),这些便很难用了。

这并不表示每条线都需要这样。通过从下往上开线的方式上去后,可以横移到下一个地方,打入顶,然后便可以从上往下开发了。这种方式的好处之一是开发者在打入挂片前能顶绳试线,寻找最佳挂片位置。当然,对有经验的开发者而言,从下往上时也能做出良好判断。

3.挑线

怎么判断哪条线好?阿成说,“爬得多就知道一条线会怎么样”。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开发的线路不应难于自己的能力太多。Toni Arbones 认为不能高于“两个难度”,比如你爬 5.13a,5.13c 以上的线最好就别开了。

他举了个例子,Toni 在西班牙找到个岩壁,上面有片地方他已经找不到点。有天他带 Adam Ondra 去看,Ondra 看完说,左边那条可能是 5.15a,右边那个可能是 5.15d。Toni 便问他点在哪儿?Ondra  指给他看,这些在 Toni 看来都没法用。他听完问 Ondra 需要不要自己先把线开了?Ondra 说不用,等他找时间自己来开。

开高于自己难度过多线路的问题是,你找不到点,不知道动作,挂片打的地方就可能不对,等到能爬的人来了,就得把原来的挂片敲掉,在其他地方打上新的挂片,这会在岩壁上留痕迹,还可能破坏线路。

阿成也同意这个原则,他说“不要贸然打挂片”,至少要能分步一条线路才去开它。

此外,一条线路需要多少清理也是考虑之一,对开发者而言,当然是越少清理越好。

4.打挂片

此时,安全放在第一。首先,挂片要打在安全的石头上,松的肯定不行,开线者一般会拿锤子敲,听声音。其次,前三把快挂的位置很重要,要保证攀岩人在冲坠时不会掉到地上。还有,如果线路中有平台则要考虑绕开它,或考虑挂片位置保证冲坠时不会撞上。有夹脚或钟乳石时,也要考虑磨/割/绕绳子的情况。

阿成总结的第二点是合理性。“如果已经在做很难的动作了还要挂快挂,会不会忍不住要骂人?”他解释,合理的挂片位置是挂绳不会影响线路难度,应该有舒适地挂绳姿势。合理性也包括要考虑攀爬时绳子的流畅性,挂片尽量不要走“之”字形,这样会很难抽绳。

Toni 还补充一点:节奏。挂片位置不应在连贯的动作之间,他喜欢做一套动作,甩手、挂绳,然后下一组动作,挂绳,不要让挂片影响整条线攀爬的流畅性。

5.清理线路

 

开线是脏活累活,看下这张图就知道了:

天然岩壁都有松动石头,开线者需要用锤子、刷子把线路上的碎石清理干净,灰尘刷干净。普者黑这块岩壁算干净的,阿成记得在山东淄博,开一条线只要一两个小时,清理却要一两天。

怎么知道一条线够干净了?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去爬。发现还有碎石,继续回去敲。如果清理完觉得还是很多隐患,还可能把线路拆了。

6.试线、首攀!

 

开发者和首攀者不总是同一个人。一条线开完后一般要有人试线,在这过程中判断线路的安全性、动作如何、快挂位置是否合理,以及线路难度。这时可能便顺便把线路首攀了。

如果发现有问题,会更换挂片位置。

Toni 在普者黑开发了一条 5.12a 线路 Today is A Cloudy Day, 他让我试线后发现第一个难点处挂片位置有点低,对难点动作保护不够完善,便更换挂片,把它放得更高一些。他自己之前试这条线时发现一个关键脚点的位置被挂片挡住,也更换了这个挂片位置。

Toni 首攀 Today is A Cloudy Day+Today is A Dreaming Day(5.12c)

Toni 认为一条线路就是一件艺术品,开发者会为了创作一条完美的线不断修改。

7.为它取个名字、定个难度

取名很自由,想怎么取便怎么取。比如这次普者黑有两条线分别叫“你不要控制你自己”和“你要控制你自己”,邱江先命名了一条在角落里的 5.11a 后面这个名字,阿成接着将他的一条线取名为“你不要控制你自己”。邱江的名字来自于平时大家聊天时的口头禅,阿成的名字与这个对应,同时也跟线路很配。那条线有很多捏点,所以得快,抢着爬,逼着你要动态,跟名称呼应。

因为是一个团队,一般会找多几个人试线,综合各人意见决定难度。还是以“你要控制你自己”这条线为例,一开始邱江定的难度是 5.11c,初衷是攀爬时不使用右边岩面和平台,阿成试线时也避开这些点,但更多人试线后发现很自然地就用右边的点了,比较难避开,这让整条线简单不少,最终邱江还是决定把难度将为 5.11a。

8.以上只是开始

开发者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有人来爬。首先得让人知道这里有新线路,方法包括制作路书,在岩友圈内传播这个消息。然后还得完善基础设施,比如食宿地。普者黑这里已经有地方留宿,但有些地方,比如 Toni 去年在摩洛哥开发的一个地区,他得在那里建一个木屋专门给后来开发者和攀岩者使用。

阿成将凯乐石寻岩比喻为“点一把火”,之后还得靠更多人参与进来,继续开发一个地区。攀岩地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他记得 2003 年的阳朔只有 50 多条线,大家去那都冲着月亮山,但去的人多了,有人开始开发新线路,包括有“中国最佳岩壁”之称的白山也在那之后才被开发。

凯乐石寻岩普者黑团队

去年凯乐石寻岩团队在山东淄博开发了 30 条线路,现在已经有 100 多条,因为当地岩友接过这把火,给它添柴加薪。现在不仅附近的岩友会去那里,河南、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岩友都会过去。

阿成说普者黑的这块岩壁还能继续开发 20-30 条线路,附近也还有其他岩壁资源,说不定将来普者黑这把火也能烧得很旺。

(图片皆由凯乐石提供,摄影:赵四/陈喆/张亮)

More in 事件